圖:我很喜歡的攝影家「川內倫子」,以後有機會來談談她。



十月一日,天氣轉涼了,秋天來了。
這個夏天彷彿特別長。我想是因為我從春天就開始在印度過夏天的緣故。
曾經想過有沒有可能藉著旅行,過一整年都是夏天的生活?
現在覺得,台灣有秋天還是好的,有種終於讓人鬆了口氣的感覺。

這種多風又涼爽,加件外套嫌太熱,只穿短褲又變太冷的,秋天的天氣,
真的很棒,雖然通常只維持兩週左右就馬上變成冬天了。



花了一整夜的時間,把新的履歷表和中英文自傳都寫完時,
看手錶已經是早上七點半了,全身筋疲力盡。
想到都已經快要三十歲,還要寫這些東西來騙吃騙喝,感覺有點淒涼。

我承認。
我對工作不會盡心盡力,不懂刻苦耐勞,更不願意努力學習,
我就是你們最怕的七年級員工,怎麼樣!怎麼樣!?來咬我啊!
所以我的自傳幾乎不提自己的優點,因為根本沒有優點。
也不會提我家有一父一母,從小爸媽對我實施斯巴達教育之類的狗屎。

因為我完全不想按照傳統好小孩寫法,所以我想我的自傳應該比別人有趣,
我想用這種奇怪的自傳來尋找真正值得我去上班的公司。
不過有趣的自傳通常也代表著比較適合刊在報紙的家庭婦女版,比較不適合職場。



因為我閒賦在家過久,我媽已經進入開始慌心及歇斯底里的狀態,
她變成那種鄉下到處都有的歐巴桑,硬是拖著我去廟裡求神問卜。

廟公的老花眼鏡上鑲著鑽石般bling bling的東西,
我說要問事業,廟公示意要我抽籤,
我抽到一張圖,上面有個老人正在釣魚的圖案,並寫著「姜太公釣魚」,
廟公很爽快地解釋:「啊~~這就是說你的時機還沒來,要等時機啦!」(台語)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有點無厘頭的解釋,竟讓我有點欣慰與舒坦。
(也許同時也讓我媽舒坦?)
這代表我可以繼續以神明的啟示當藉口,寬心地繼續在家。

筆記:原來台灣草根文化也相信"timing"這樣的概念。



為了打發時間,我去了宜蘭大學,
在他們校園裡那個館藏略嫌瘦弱的圖書館裡,發現很多日文的建築雜誌,
其中有一本叫做《日経アーキアクチュア》(日經建築)的雜誌讓我很驚豔。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我的生日禮物:細野晴臣+橫尾忠則《COCHIN MOON》(1978年發行)。

後來證明喜歡細野晴臣也要有限度,
媽的,這張我根本無法稱之為音樂……

★★★

這一個月以來我的生活,像個在海裡飄盪的水母,
沒有正當職業,沒有就職活動的準備,
缺乏奮發圖強的短程計畫(例如考多益或準備留學美國),
也沒有想要幸福美滿的長遠計畫(例如買房子養老或成為大藝術家),
人生鬥志和理想似乎都被我因為沒錢這個理由而全部解構,然後消失殆盡,
在這樣的水母漂人生裡,幾乎忘記活著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我看了一下身旁的親朋好友或電視上的名人,
沒有人是我願意效仿的學習榜樣,沒有人的行為和話語能夠讓我豁然開朗。
每個人活著的行為模式似乎都差不多:
沒安全感地拼命賺錢,投資,買基金,結婚,生小孩,
一切只為了能夠富有地退休,然後慢慢等死。

不知道是誰說的「人們在死之前只是拼命打發時間而已。」
看了看大家,好像真的是如此。
死亡的到來確實是大家毫無知覺地等待著的果陀。

我在等待靈光乍現的那一刻,
到了那一刻我就會知道下一步是什麼,但是班雅明遲遲不來。
健保費繳款通知卻開始每個月寄來,自己掏腰包繳費的感覺,真的很差。
真想以出國的名義停保,最好連身份證都停用,讓我自己人間蒸發一陣子。

這樣的失業狀態儘管還沒讓我真的憂鬱起來,
卻讓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地狂租歐洲電影回來看了,
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對於電影已經沒有從前那樣的熱情。

★★★

旅途中,我常遇見了許多正在「環遊世界」的日本旅人們,
這彷彿成為日本社會當中流行多年的一個次文化。
花一年環遊世界的人最常見,也有人花兩三年,
有人連續七年都一直在旅行,或是十年從沒回過日本的浪人。

從小到大,好多人都會在畢業紀念冊上寫著「願望:環遊世界」
但我從來沒有看過那個台灣人真正去實現,
台灣這種賺錢至上的狹隘社會,很難讓人有空間去實現理想。
我們的人生就跟104奴隸銀行上面的職缺一樣:既令人失望又缺乏想像力。

大家出社會後第一個願望都是:賺到人生的第一百萬!
但是賺到了以後呢?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賺這一百萬,
或是該拿這一百萬來作什麼。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在此評論一下最近關心的幾本書。


最近很難得地有一本讓我心甘情願掏腰包買的書出現了:
《一起活在牆上!一切從塗鴉開始,Bbrother的新青年行動事件簿》

我曾經在某次活動中跟這位Bbrother先生見過他一次面,稍微聊了一下,
他是一個很熱血的叛逆青年,而且他跟我不一樣的是,他懂得去實踐啊!
(他是我弟的朋友,不過我弟好像對他很不以為然)

雖然Bbrother這個人爭議性好像很大,
但我認為就寫作策略和手法,論內容精彩度與言之有物度,
這都是一本有趣到靠北的書,比所有愛咬文嚼字的中文小說們都好看!
對於最近一蹶不振的我而言,這也是一本具有治癒效果的書
光是開頭的序三篇我就覺得很精彩,讓我讀了快要痛哭流涕:
在此讓我引用一下郭力昕教授的序吧:

「別忘了我們身處在怎樣的一個社會裡。年輕學子繼續被華人父母/社會唸書 以賺錢(或現在的低標是找個全職工作)的價值與鞭策裡動彈不得; 那些還有著剩餘理想與熱情的青年到了大學,看到現實局面如此之悶、 保守之政治/社會結構如此之牢不可破、成人世界如此之虛偽陰險, 除了快速轉向虛無、或將頭埋進沙堆,還能期待他們作些什麼?」

我終於知道我為什麼對於重新投入台灣的就業市場如此排斥,
原來我就是那個快速轉向虛無,以及把頭埋進沙堆的年輕人啊。

這本書是我鬱悶已久所見難得的好書之一。
令人驚訝的是,我也意外發現書裡頭竟然有我的照片,幹!

***



台灣終於有一本比較像樣的廢墟書了!
書名就照日本原文被直譯成: 《廢墟本》
這本因為還沒仔細閱讀,我就不多介紹。

***

為了節省開銷,我不再像從前在出版社上班時那樣常買書,
剛好鄉下圖書館的新書展覽區,和誠品書店通常只有一兩個月的時差,
於是當我將想看卻不想買的新書都借回來之後,發現有很多書都沒有買的價值。
其中又以旅遊書的「垃圾比率」最高。

我發現台灣人寫的旅遊書,以不實用及愛炫耀為特色。
要不是過度厚重,攜帶不方便,
裡頭載滿昂貴餐廳和設計旅店,淪為有錢人專用的旅遊手冊,
要不就是充滿個人口水化感想,既無真知灼見,也缺乏感人文筆的出版災難。
還有另外一種,就是藝人出國遊學回來都免不了要出一本的「遊學日記」(我絕對沒有攻擊阿雅或林依晨的意思)。
例如我最近從圖書館借的新書 《幸福指數海拔4,000呎:尼泊爾多波》
就是後者的最好例子。



我首先驚訝的是作者的旅行只有十天!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圖:日本朋友,韓國朋友,還有印度的我
(攝於2008年5月,印度瓦拉納西)


我已經錯過了回國後三天之內馬上寫遊記或整理照片的黃金時段。
現在好像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寫出一點什麼出來。

照理說腦子裡應該鬧烘烘地全都是旅行的回憶才對。
但是看太多有線電視新聞台聯播的洗錢連續劇之後,
腦子開始有點不靈光,視野也變得越來越狹隘,
就連閉上眼睛彷彿都可以聽到那些名嘴(又稱:資深媒體人)的講話聲音。
最近這三個月的旅行記憶,彷彿轉眼間都變成十七世紀那麼遠的事情,完全沒辦法下筆。

我一直懷疑,我想要寫的旅行記,別人應該早就寫過了吧!
在旅行期間,我絕不是那種會做完整功課、辛勤地跑觀光景點、
仔細地拍照、按圖搜索並詳實記錄的旅人,
對於所有待過的城市,不管只睡一夜就走或滯留三週,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真正熟悉或認識,甚至能夠窮盡那個地方。
不論孟買、果亞、加爾各達、大吉嶺、加德滿都、清邁、曼谷……
這些地方光在網路上搜尋,就發現比我熟的旅人比比皆是。

我是有點反觀光的旅人,甚至對旅遊手冊抱著敵意的態度,
在泰國待了五十天,卻沒踏進王宮,也沒親眼看過臥佛,
沒去過水上市場和桂河大橋,也不知道白龍王是誰。
雖然這些地方大概只要加入旅行社四天三夜的觀光團就可以全部遊覽到底。
所以我寫出來的遊記,對任何將來想去那個地方的旅人們,可能一點實際幫助也不會有。

旅行途中有一陣子,我甚至完全不拍照,徹底地反攝影。
從來就不怎麼相信照相機能夠把我眼中的美景和當時的感動真實地拍出來,
也不想讓攝影的優先次序變得比旅行本身更重要,
更主要的原因,是我怕麻煩、不敢拍、不好意思也不敢徵求當事人同意。

在異國旅行這樣的脈絡之下,攝影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地複雜,
我強烈地感覺到鏡頭是一種侵犯,一種破壞當地平靜生活,
一種主體帶著某種獵奇心態觀看客體的行為,
拿起相機的我害怕自己陷入「看與被看」這種二元對立的窠臼,
我不是人類學家,也不想成為具有國家地理雜誌那種記者眼神的攝影師
所以很多時候我的理智選擇不拍,儘管情感告訴我其實很想拍。

坊間書店裡的旅遊書區多得是一堆只出國十天就能出書的奇人怪咖們。
書中總是有一些太過私密,太過口水化的無聊資訊:旅途中的飛機餐好不好吃、在異國被帥哥搭訕或醜男騷擾……
不知道荒謬可笑的是這些旅人的寫作策略本身,還是以為這種東西會賣錢的出版社們。
我不想步入這些無聊人的後塵。

曾經遇到一個連續旅行7年的日本人,他走遍了144國,
光是在非洲待了3年,瘧疾也得過5次,
我很驚訝以他這樣神奇的旅遊資歷竟然沒有出版社跟他接洽出書,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圖:凌晨一點的宜蘭夜市


回台灣已經一個禮拜,又再度歸零到出國前那種非常墮落的生活。
在我身上因為旅行所改變的事情,可以說是一件也沒有。

每天無所事事地看著24小時播送的有線電視台新聞,
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比實際上還要複雜35倍。
為了瞭解我的生命以及現在過去未來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於是重拾日記本,把寫作作為一種聊勝於無的心理治療。

為了向這種無生產力又精力過剩的日子告別,
我決定騎著腳踏車,從宜蘭市騎到三十公里以外的頭城鎮,
只為了到我最喜歡的游泳池去游個泳。
那是一個泳客稀少,水質沒有消毒水怪味,有扶桑花盛開,鐵路旁的游泳池。

游泳前我必須去買一件泳褲,
每年夏天我好像宿命性地必須重新買一條新泳褲,這是個外星人也難解的謎。
雖然夏天一過我都會告訴自己:「這條泳褲一定要好好保管好,明年夏天還可以繼續穿。」
但是到了隔年夏天我一定想不起來去年的泳褲到底放在哪裡。

游完兩千公尺,感覺過剩的精力都發洩掉了,手臂變得很酸,
肚子難得地餓了起來,聽說運動完要補充蛋白質才會長肌肉,
於是我買了雞排,又去了隔壁的飲料吧買了一杯綠茶,
這好像是活在台灣唯一的幾個樂趣之一:永遠有喝不完的飲料和吃不完的雞排!
雖然每樣東西都寡廉鮮恥地漲了五元。

***

回到台灣這一個禮拜以來,
漸漸地從逍遙自在的豁達旅人模式,回到什麼都不爽的憤世嫉俗小老百姓模式。

看網路上的求職網站,不管是書店老闆或出版社編輯,
所有再辛苦的工作的起薪都是可憐的兩萬二到兩萬五,
而且每個雇主都要求能夠「刻苦耐勞」,
我覺得所有台灣人就是被這四個深刻表現儒家精神的字眼給無線上綱地壓榨啊。

看網路上的租屋版,什麼都沒有的小套房也要價一萬二。
這些躺著數鈔票每天刷存款簿的房東到底有沒有良心啊?
這樣微薄的薪水和龐大的房租,
到底要怎麼在全台灣最沒有生活品質的台北市過生活啊?

活在這樣的國家,沒錢移民的老百姓大概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每天繼續被國家和雇主壓榨然後憤世嫉俗到死掉為止,
一種是趕快皈依佛門然後六根清淨,或相信耶穌就是我們可笑的造物主吧。

最近陳水扁的新聞讓我極受震撼,感覺像是被情人背叛一樣地心痛,
當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每天為了賺得幾百元幾千元而拼死拼活時,
天文數字鉅款竟然被這樣輕鬆地匯進又匯出,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 May 11 Sun 2008 12:34
  • 公告

版主目前在印度旅行
七月底之前暫時不會更新
祝各位暑假愉快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圖:《大吉嶺有限公司》,2007
台灣好像不會上映的樣子(?)


四月的天氣基本上很令人滿意,
天氣時常晴朗,雨量豐富卻大多乾燥,偶有春雷,
不管聽什麼音樂搭配這天氣都很合適。

不必上班之後,除了每天可以在任選時間起床和睡覺之外,
好像多了更多時間去面對那個一直以來墮落不堪的自己,
卻驚覺我已經變成一個自尊心很強個性差勁虛偽不負責任又無法令人信賴的人。

像是多年沒有打掃,充滿灰塵和不知名昆蟲的房間,
像是放進冰箱後任憑發霉的水果和結塊的牛奶,
那就是現在的我的狀態。

每當我回想起高中畢業之前,
我幾乎是一個守規矩功課很好有潔癖又不忤逆師長的處女座男孩,
跟現在對世事不屑邋遢動不動就幹你娘的流浪漢風格的自己比起來,就覺得判若兩人,

因為知道再怎麼純淨的小孩,長大以後都會跟我一樣自甘墮落,
被這個世界污染後收編,或許還染上各種性癖好,
於是我根本沒辦法發自內心喜歡(明明就跟大人沒什麼兩樣的)小孩,
所有作奸犯科和詐騙集團和恐怖份子也曾經是乖巧可愛的小孩,
看看我小時候多麼純淨就知道了!

怪我太早學會去解構(用通俗一點的語言來說:看破)這個世界的核心價值,
於是大家覺得很重要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在我眼裡一點也不重要,
例如拼命地工作存錢買基金為了將來養小孩或退休之後過好生活,
那麼不如現在開始尋找樂趣過一輩子用錢也買不到的精神生活。

都怪我內心嚮往嬉皮一樣自由放蕩,
漸漸地我的性觀念越來越開放,聽到迷幻搖滾就很high,看到草坪就想要躺。
平常用太多感性和直覺而不是理性和常識過日子,
完全不給自己任何生活紀律,極度隨性的我,
此刻真的需要立刻參加某種體育社團式的夏日集訓,
好好被某個教練鞭策或調教(←「調教」這字眼感覺有點色……),
像運動勵志漫畫裡的主人翁一般,
讓一位嚴厲的良師把冰山底下的潛能都激發出來。

於是我只能寄望於這次的旅行,
讓旅途中那些不堪的人事物,將體內那個軟弱的我抓出來好好地格鬥一番,
否則我實在沒有勇氣繼續用現在這個腐敗的我活到三十歲。

***
為什麼又要去印度?
不太知道該怎麼正確地找一個讓對方滿意或信服的回答。
其實一想到在印度過著那種高度警覺,沒有安全感的日子,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年總統大選我沒有去投票,
一來我找遍青田街的公寓所有抽屜和上衣口袋,根本找不到我的身份證在哪裡,
二來我既對曾背叛我的芭樂黨失望又不甘心被昏庸的藍霉黨統治,
於是我變成一個任性樂觀又獨善其身的政治虛無主義者。

現在政治已經被我歸類作「沒有宇宙終極意義」的事情,
花時間支持政治人物,為他們的偽善世故或無知愚蠢辯護,
不如每天定時排便或專心下載歌曲。

***

上週末在家附近的新生南路上看到龐大的遊行隊伍,
才發現原來正當我悶在房間趕稿為自己的人生瑣事操煩時,
竟然有如此為數龐大的一群人,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週末時間,
攜家帶眷走上街頭只為替某候選人造勢遊行,
不怕將來有一天他們可能被所景仰或信賴的政治人物背叛,
(這是機率很高的事,政治人物比愛劈腿的情人更不可靠)
但這樣不求任何回報只願意付出的浪漫情操竟然感動了我。

我也漸漸發現參加這類政治造勢場合對這群普通老百姓而言,
竟是一種集體精神治療,
跟有著同樣喜好理想志向的人聚集在一起宣洩情緒,
就與和一大群粉絲們一同聽著周杰倫或張惠妹演唱會一樣,
會有心情舒坦與治癒效果。

***

開票的那天晚上,
我與1975先生一起在夜市散步,吃晚餐,還撈了金魚,
訝異於夜市裡竟沒有一台電視正在看選情報導,
大家的表情或平凡或煩悶或愉悅,誰也看不出這個國家正在發生重要的事,
原來不管誰選上,大家還是要吃飯睡覺尿尿,繼續努力賺錢開心花錢。

也是同一天晚上,
我突然在某件很久沒穿的短褲口袋中找到久違的身份證,
原來自從上次立委選舉之後我就是一直將它遺忘在這裡,
不知道這是不是某種無解的文學譬喻。

再不想為與我無關的政治人物的當選而開心或因他們的落選而哀傷,
因為生命中有太多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我關心。

***

過年後第一次回宜蘭老家,和爸媽閒聊著最近一個月的家庭瑣事,
在我還沒開口前,老爸老媽竟然已經知道我即將又要前往印度,
不但沒有質疑或反對,竟然還鼓勵我趁年輕時多去外面看看,
他們會有這樣的轉變讓我嚇了一跳,
這樣的開明可能有一半要歸功於我從高中以來的叛逆,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我以為辭職之後我的人生會悠閒地讓我想要偷笑,
可以任選一個陽光溫暖的公園,
用最舒服的姿勢讀著這輩子不知道第幾次的《大亨小傳》,
大學畢業太久,工作太悶,以致於我已經徹底忘記讀閒書是什麼滋味了。
可以趁機會補看好久沒看的歐洲電影,把所有想看的日劇進度都補齊,
還可以逛拍賣網站逛到眼睛抽筋,更重要的是有時間作旅行的功課,
研究一下機票應該怎麼買,哪些國家應該去,
(不知道現在去西藏算不算是華麗的冒險?)
還可以有時間去慢跑和游泳,
我幾乎以為我有全世界的時間可以好好為我下三濫的人生作一點彌補。

結果一回神,我發現我還是如往常一樣繁忙,
手邊有一本書沒翻完,同時莫名其妙地成為好幾本多益題本的編輯,
為什麼逃不開這個輪迴……

好比剛才晚上在咖啡店和朋友聊天時,
編輯竟然打電話來催槁,讓我罪惡感好深,
我以為星期天大家都不用上班,沒想到竟然……

現在凌晨四點,我自作孽地趕稿中,
耳邊聽著午夜喊不出作曲家是誰的古典樂電台,
剛去便利商店買了蠻牛和雞精,至少現在沒有睡意了,
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可以看到待會兒的日出吧。

不過整體而言,不用上班讓我省掉很多無謂的麻煩,
例如早上必須準時起床打卡而且完全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辭職之後,我每天還是帶著筆電去美編家工作,
中午一起下廚,煩惱著今天該做鮪魚茶泡飯還是炒烏龍麵呢,
下午天氣好就一起去永和四號公園喝咖啡和野餐,
說愜意其實也蠻愜意。

***

不知道為什麼,感覺最近印度一直在呼喚我,
據說許多從印度回來一陣子的人都會有相同感受。

好像一直會想起恆河的日出,就覺得內心充滿寧靜,
想起那些天氣炙熱無處躲的慵懶夏日午后,
想起那些穿夾腳拖鞋在充滿牛糞的巷子裡徘徊的日子,
雖然背包很重,天氣很熱,語言不通,被太多咖哩大麻奶茶弄壞身體,
但怎麼想都覺得那樣的時光好雋永,內心竟然充滿想「回去」的心情。

不過我也開始想念青田街了,
住了半年多,才發現好多神奇又獨特的小店鋪躲在巷子裡,
雖然青田街似乎低調又討人厭的有錢豪宅太多,但基本上是一個還不錯的環境。

我知道旅行途中我一定會很想念台灣,例如最近常深刻地體會: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圖:兩個台灣男孩

這段期間發生了許多連我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為了整理一下思緒並且靠寫作來治癒自己,
我想我必須來補一下近況。

我發現我的日記關鍵字至少有以下三個:
存在感、救襩、治癒。

***

關於跟公司爭取年假的事,
原本想要放棄的我,終究還是堅持到底,
經過了一次勞工局調解,發現法律及調解員完全站在我這邊,
儘管如此,公司方面的態度還是很強硬,
勞工局卻一點法律效用甚至嚇阻作用也沒有,
甚至詢問我要不要退讓一步,以求得雙方和解。
「鄭先生,如果公司不答應給七天年假,那麼換成五天,你是否可以接受呢?」

這是什麼邏輯?什麼世界?
為什麼百分之百合法的我必須退一步?

身為一個員工的力量真的很小,
工會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勞動基準法到底是為誰服務的?
真是越想越無力。

***

雖然調解不成立,
不過當我離職前兩天,竟然被上頭告知我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是我可以得到七天年假,但必須工作到三月底,
第二種是我可以明天就離職,但只有年假一天,
這讓我相當苦惱,怎麼說都感覺必須選擇前者才會不吃虧。
拿到該拿的錢和該有的假,然後不留下任何後悔。

但是我的情感竟然戰勝理智,決定選擇後者,
因為我的工作情緒已經被破壞殆盡,
完全沒有任何再為這家公司效力的欲望,只想趕快走人。

我發現人生有時候竟然不能用理智來判斷,
有時候情感和直覺才是王道。

雖然這樣子我等於損失了六天年假,折合台幣六千元。
美編告訴我:六千元買一個爽字,很值得。

我既佩服自己的豁達,卻又有一種很深的悲哀,心情好複雜。

***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