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來談論我對一些國語專輯以及歌手們的雜感。
藉以釐清自己的美學態度和人生觀,即使都是負面的人生觀。
本次從劉若英開始出發,途經林宥嘉和張懸,再以郭采潔作為終點站。
★
很久以前,我好奇地聽了劉若英的不知道第幾張專輯(你說誰記得住她一共出了幾張?)。
當時聽完的立即感想是:「這些歌真的很好,非常好。但請你把她們還給梁靜茹好嗎?」
有一種人喜歡浪費資源,利用大眾媒體做一些不應該由他們來做的事情,
例如劉若英到底為什麼會出唱片這件事,她應該不缺錢,也不以為自己真的非唱歌不可才對。
★
有些人真的很沒觀眾緣,例如林宥嘉。
我們都喜歡他的歌,但卻痛恨由他來唱的這個事實。
他被包裝成一個身經百戰的天才型歌手,但只要有一定年紀和智慧的人都看得出來那只是演技。
他才不是什麼大小說家,他的真實身分就和盧廣仲一樣,不過是個延畢在等當兵的萬年大學生罷了。
難得這麼有厚度的詞曲和無懈可擊的專輯企畫,都被他乳臭未乾的咬字(「悲傷」唱成「悲香」很酷嗎?)
和他單薄的生命史給浪費掉了。
不管是誰都可以輕易地想像,要是陳奕迅一定更能勝任這些歌曲。
儘管如此,我真的覺得「大小說家」裡的《思凡》真的是我看過今年寫的最棒的歌詞。
「我一定要盡快調查明白 這落後星球魅力何在
早該返航的隊長 怎麼會不願離開 」
真正有趣的歌詞是像這樣不拘形式,天馬行空地胡謅亂寫。
毫無格式對仗或押韻的壓力,
如果沒有入圍下屆金曲獎最佳歌詞,就是評審沒眼光了。
★
雖然類型不同,但林宥嘉總讓我聯想到桂綸鎂。
她是一個演技有限,口條有點差,卻又莫名其妙以清新外型被捧得高高的女演員。
重點是她的內在(如同歌手田馥甄的的內在)都和佛家真理一樣:空無一物。
空不是她們的錯,但所有和文藝青年有關的事物她們都會參一咖,
並且大剌剌談論她們最喜歡的書或電影或嚮往的旅行,仿彿她們「真的」擁有獨特審美觀和品味一樣,
誰來告訴大家她們真的不值得信仰?
★
有些人則是明顯地深奧,例如張懸以及她的歌詞們,
總讓我摸不著頭緒,覺得太過矯作,例如《艷火》。
我覺得人只要成名之後,隨便吐一些不知所云的字都會被視為才華。
《艷火》就和蔡依林近期的主打歌一樣:根本沒有旋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