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五月初的時候,天氣雖然晴朗,
但太陽一下山氣溫就變得很低,騎機車還需要穿薄外套的程度,
我喜歡這種溫差很大的天氣,彷彿印度或歐洲的氣候。
到了五月中旬,卻活生生地變成了「真夏夜」,
也就是入夜之後氣溫還超過25度以上(還是30度?我忘了)。
房間沒有電扇(雖然有一台冷氣,但我不用),
夜裡還在蓋大棉被,有點誇張,冬天真的應該掰掰了。
搭了捷運到了離家最近的Carrefour,在新店,過了兩站就到了,
買了一台看起來還算順眼的10吋電風扇,五百元有找,
但其實心裡掛念的是那台一千六百多元的14吋大同復古電扇,
那是所有年輕人心目中的消暑逸品啊!
想買塌塌米,覺得塌塌米的質感很有生活的感覺,
但那個中年女售貨員卻一直跟我介紹我沒興趣的記憶床墊,
我說:「我對塌塌米比較有興趣耶。」然後手一直撫摸著。
她說:「像台灣這種潮濕的天氣,塌塌米一定會發霉的啦。」
聽完她的話我有一種命運無法更改,臉都綠了的可悲感覺。
好像活在台灣就是天生衰運,注定要跟潮濕易發霉又愛流汗的天氣搏鬥就是了。
喜歡台灣的天氣嗎?不知道台灣人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
在這個島上活了二十五年的我,答案好像是:不喜歡!
春天和秋天天氣最舒服,但永遠只持續兩個禮拜而已,
冬天濕冷又沒暖氣,夏天濕熱黏答答,颱風多又不放假,一年有二分之一都在下雨,
夕陽和日出也不像高緯度國家那樣緩慢美好……移民算了。
如果投胎的時後可以選擇,我會想要當台灣人嗎?這是個很難的問題。
也許從空中俯瞰著東北角海岸或彰化的三合院,我會考慮一下。
也許從空中俯瞰著台北市沒有顏色的鐵窗公寓和到處都是的義務役軍營,
我會說:「不,謝謝!讓我當西藏人吧。」
我覺得台灣人很沒有台灣人的自覺,就跟異性戀男子很沒有異性戀男子的自覺一樣,
所以很少人認真想過「台灣人是什麼?」「台灣人的臉是什麼?」「怎樣的個性是台灣人?」
我離題了,我今天原本不是要講民族或國家論的。
*****
最近有點提不起勁上班,甚至開始覺得有點難熬,
也許是因為事情比較不忙之後開始會想東想西,
也許是因為那個新來的編輯讓我有點難忍受,
她講話的語氣和聲音太過黑澀會美眉,寫出來的中文也太天真不莊重,
而且她已經67年次了,假如是72年次那也就算了。
但其實我在想,讓我自己生氣又浮躁的的不是她,是我自己啊!
我生氣的是自己的狹窄心胸和壞脾氣為何不能試著去包容所有人。
懷疑自己撐不撐得過明年的國際書展和尾牙,
領完雖然很少但不無小補的年終獎金,放完我該放的年假,
跟給我第一個工作的主管們說謝謝和拜拜,
到南亞和東南亞去,從泰國越南巴厘島開始到尼泊爾孟加拉印度土耳其,
至少持續三個月好好爽快地長途旅行,好好地從龐大的社會機器逃出來。。
雖然在出版業還沒得到什麼啟發或人生智慧之前,應該先別離開才是,
但我懷疑若是我永遠只是一個基層小編輯而不是行銷專員,
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太多銷售或通路內幕才是。
雖然永遠可以做新的題材,永遠可以有新的美術編排想法,發揮空間很大,這點很有趣,
心裡同時也覺得做英語教學好像就到這裡就夠了,不想教別人英文,
逼著別人學英文是很痛苦的事情,彷彿在促進英語沙文霸權,硬把白人的陽具塞進別人嘴裡,
對於英文學習真是排斥到了極點,這大概是英文系灌輸給我的後殖民思想害的,
覺得自己這種半調子的英文沒辦法教人,不過我也覺得自己中文不好不能教人。
跟我同年紀的男生朋友,退伍後都跑去製造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
去日商公司當業務,去大陸當台商,
晚上去林森北路或忠孝東路應酬,假日陪老闆打高爾夫,
幾乎都是必須穿襯衫穿皮鞋的工作。
我難以想像自己哪一天從事那樣的工作,會是什麼(恐怖的?)光景,
在製造業上班的朋友跟我說,同事討論的話題都很俗氣:車子、菸酒、女人……
下班還得去陪人喝酒,下個月還需要打高爾夫,不過唯一的補償是:錢很多。
我看看自己上班的地方,大家都是文學院畢業比較多,感覺很相近,
跟年輕一點的同事甚至可以聊電影和小說,頗像個大學社團,
其他則大多是已經結婚的熟女,他們最常聊的話題就是:
「我女兒怎麼樣………,我兒子怎麼樣………,我老公怎麼樣………」
「我昨天又自己包了水餃……炒了什麼青菜……滷豬肉………」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悶啦。
出版業就是這麼一個能夠安逸終老的環境,
每次我的朋友跟我抱怨工廠的同事和那個複雜的純男人環境時,說他比較羨慕我時,
我心裡其實在想:「我們兩人都覺得自己選錯了工作嗎?」
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選錯了工作,我是喜歡出版業的,跟其他行業比起來,
至少我喜歡被書和雜誌包圍的感覺,而不是被3C半導體或科技術語包圍,
至少這個行業在乎的事情,我身為一個無關緊要的讀者也全都在乎:
封面是否有設計感?話題是否能領導潮流並記錄時代氛圍?
文筆好不好?紙的質感優不優?照片好不好看?
今天怎麼這麼囉唆,扯了一堆雜感。
而且講了半天,還是繞不出一條新的路來。
但太陽一下山氣溫就變得很低,騎機車還需要穿薄外套的程度,
我喜歡這種溫差很大的天氣,彷彿印度或歐洲的氣候。
到了五月中旬,卻活生生地變成了「真夏夜」,
也就是入夜之後氣溫還超過25度以上(還是30度?我忘了)。
房間沒有電扇(雖然有一台冷氣,但我不用),
夜裡還在蓋大棉被,有點誇張,冬天真的應該掰掰了。
搭了捷運到了離家最近的Carrefour,在新店,過了兩站就到了,
買了一台看起來還算順眼的10吋電風扇,五百元有找,
但其實心裡掛念的是那台一千六百多元的14吋大同復古電扇,
那是所有年輕人心目中的消暑逸品啊!
想買塌塌米,覺得塌塌米的質感很有生活的感覺,
但那個中年女售貨員卻一直跟我介紹我沒興趣的記憶床墊,
我說:「我對塌塌米比較有興趣耶。」然後手一直撫摸著。
她說:「像台灣這種潮濕的天氣,塌塌米一定會發霉的啦。」
聽完她的話我有一種命運無法更改,臉都綠了的可悲感覺。
好像活在台灣就是天生衰運,注定要跟潮濕易發霉又愛流汗的天氣搏鬥就是了。
喜歡台灣的天氣嗎?不知道台灣人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
在這個島上活了二十五年的我,答案好像是:不喜歡!
春天和秋天天氣最舒服,但永遠只持續兩個禮拜而已,
冬天濕冷又沒暖氣,夏天濕熱黏答答,颱風多又不放假,一年有二分之一都在下雨,
夕陽和日出也不像高緯度國家那樣緩慢美好……移民算了。
如果投胎的時後可以選擇,我會想要當台灣人嗎?這是個很難的問題。
也許從空中俯瞰著東北角海岸或彰化的三合院,我會考慮一下。
也許從空中俯瞰著台北市沒有顏色的鐵窗公寓和到處都是的義務役軍營,
我會說:「不,謝謝!讓我當西藏人吧。」
我覺得台灣人很沒有台灣人的自覺,就跟異性戀男子很沒有異性戀男子的自覺一樣,
所以很少人認真想過「台灣人是什麼?」「台灣人的臉是什麼?」「怎樣的個性是台灣人?」
我離題了,我今天原本不是要講民族或國家論的。
*****
最近有點提不起勁上班,甚至開始覺得有點難熬,
也許是因為事情比較不忙之後開始會想東想西,
也許是因為那個新來的編輯讓我有點難忍受,
她講話的語氣和聲音太過黑澀會美眉,寫出來的中文也太天真不莊重,
而且她已經67年次了,假如是72年次那也就算了。
但其實我在想,讓我自己生氣又浮躁的的不是她,是我自己啊!
我生氣的是自己的狹窄心胸和壞脾氣為何不能試著去包容所有人。
懷疑自己撐不撐得過明年的國際書展和尾牙,
領完雖然很少但不無小補的年終獎金,放完我該放的年假,
跟給我第一個工作的主管們說謝謝和拜拜,
到南亞和東南亞去,從泰國越南巴厘島開始到尼泊爾孟加拉印度土耳其,
至少持續三個月好好爽快地長途旅行,好好地從龐大的社會機器逃出來。。
雖然在出版業還沒得到什麼啟發或人生智慧之前,應該先別離開才是,
但我懷疑若是我永遠只是一個基層小編輯而不是行銷專員,
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太多銷售或通路內幕才是。
雖然永遠可以做新的題材,永遠可以有新的美術編排想法,發揮空間很大,這點很有趣,
心裡同時也覺得做英語教學好像就到這裡就夠了,不想教別人英文,
逼著別人學英文是很痛苦的事情,彷彿在促進英語沙文霸權,硬把白人的陽具塞進別人嘴裡,
對於英文學習真是排斥到了極點,這大概是英文系灌輸給我的後殖民思想害的,
覺得自己這種半調子的英文沒辦法教人,不過我也覺得自己中文不好不能教人。
跟我同年紀的男生朋友,退伍後都跑去製造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
去日商公司當業務,去大陸當台商,
晚上去林森北路或忠孝東路應酬,假日陪老闆打高爾夫,
幾乎都是必須穿襯衫穿皮鞋的工作。
我難以想像自己哪一天從事那樣的工作,會是什麼(恐怖的?)光景,
在製造業上班的朋友跟我說,同事討論的話題都很俗氣:車子、菸酒、女人……
下班還得去陪人喝酒,下個月還需要打高爾夫,不過唯一的補償是:錢很多。
我看看自己上班的地方,大家都是文學院畢業比較多,感覺很相近,
跟年輕一點的同事甚至可以聊電影和小說,頗像個大學社團,
其他則大多是已經結婚的熟女,他們最常聊的話題就是:
「我女兒怎麼樣………,我兒子怎麼樣………,我老公怎麼樣………」
「我昨天又自己包了水餃……炒了什麼青菜……滷豬肉………」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悶啦。
出版業就是這麼一個能夠安逸終老的環境,
每次我的朋友跟我抱怨工廠的同事和那個複雜的純男人環境時,說他比較羨慕我時,
我心裡其實在想:「我們兩人都覺得自己選錯了工作嗎?」
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選錯了工作,我是喜歡出版業的,跟其他行業比起來,
至少我喜歡被書和雜誌包圍的感覺,而不是被3C半導體或科技術語包圍,
至少這個行業在乎的事情,我身為一個無關緊要的讀者也全都在乎:
封面是否有設計感?話題是否能領導潮流並記錄時代氛圍?
文筆好不好?紙的質感優不優?照片好不好看?
今天怎麼這麼囉唆,扯了一堆雜感。
而且講了半天,還是繞不出一條新的路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