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上星期五所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簡短地描繪一下就好了。

那是個即將放假的星期五晚上,
我因為晚上要到中正紀念堂前面廣場看免錢的明華園公演,
整個白天都暗暗地感覺到好像有什麼事即將要發生的那種興奮。
那是我身為台灣人(第二十五年!)第一次看明華園演出。 (抱歉,沒看過雲門舞集,我是個非國民!)

沒想到我們總經理也在上班時間對著其他熟女同事們嚷嚷:
「唉唷,人家我晚上要跟我老公去中正紀念堂看明華園表演。」
我口中的三明治和奶茶差點沒有吐出來。
幹你娘,誰這麼衰跟你的菁英階級品味相同啊!
原來明華園也是你的菜?心情頓時囧了一半。

更噁心的是,五點才剛過,她就提著她的名牌包包甩來甩去地說:
「我要先去排隊了,要不然占不到位置……」

**********

不提她,來提戲本身。

下班後搭了信義幹線,走路到中正紀念堂,
廣場上好多看歌仔戲專用的板凳,場面很浩大,
一群人聚在一起看歌仔戲真的是一種本質上很溫暖的事情。

自我有記憶以來,我好像從來沒有完整地看完一齣野台歌仔戲,
因為歌仔戲這種觀眾來去自如的表演模式本來可以很隨性,
演員不需要百分之百投入角色(不需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法)
只需要把身段作齊,哭腔哭好,配樂配得巧,
觀眾也不需要百分之百投入劇情,因為演出劇目都是我們早就知道劇情的民間傳奇!
因此觀眾要不是演到一半才加入,要不就是看到一半跑去買旁邊的烤玉米。
(可惜中正紀念堂沒烤玉米)

我想這是東西方戲劇本質上最大的不同。
不過現在東方戲劇都漸漸地走西方商業化(=售票化),我認為不是一個好現象。

明華園歌仔戲因為預算足夠和卡司堅強,
身為全台灣最王道的歌仔戲團,舞台和服裝道具當然會弄得很豪華,
但我個人認為歌仔戲還是質樸的時候最美。
鄉下地方的歌仔戲,布景總是又俗又豔,
布景和服裝總是喜歡使用螢光綠、螢光玫瑰、螢光霞紅等亮麗又夢幻的顏色。
可惜這在被海浪和菁英美感所磨平的明華園舞台上已經看不見了。
「劇院」這種布爾喬亞場所雖然會帶領歌仔戲走向「精緻」的道路,
卻也同時會消減歌仔戲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野性。
(幹,如果我念戲劇所的話,畢業論文就來研究這個好了。)

歌仔戲是一種即興的,充滿變數的形式。
像明華園這種跑到國家戲劇院裡頭演出過,被收編過的團體,
我會有點擔心這樣的戲不好看。
因為歌仔戲本質上就是一種免費娛樂大眾的戲劇模式,
它的本質就是觀賞者無須付費,倘若要收費就失去它的初衷。

但今日的演出又恢復平日的野台模式,感覺還不錯,
現場大概有一兩萬人,但卻安靜地連幾公尺內講手機的聲音都聽得見。
觀眾中有許多四五十歲以上的中年夫婦,也不少年輕人。

講到明華園,當然有當家小生孫翠鳳和一堆明華園硬底子演員,
我發現除了中間某段我有點偷打瞌睡之外,整齣戲都很融入劇情發展。
等到看到最後,我發現我好像聽過這個故事———「鐵拐李」的故事 (雖然我搜尋了我二十五年的記憶,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
不過這也證明我仍然是個道地的台灣男孩嘛(自滿狀),真感謝我的台客爸媽把我生在宜蘭。

鐵拐李的故事結局因為有點悲涼,到最後竟然有某種類希臘悲劇式的洗淨作用(Catharsis),
不知道是演員演技太好還是怎樣,總而言之我還蠻喜歡這個故事,
這是個很愉快的歌仔戲經驗。

但你問我會不會花錢買票進國家劇院看明華園,我真的會有點遲疑。
因為我就是不想再那種布爾喬亞的地方看庶民文化在金字塔底層的人手中變質。

演出結束之後,明華園眾演員排在「大中至正」的牌樓下與觀眾握手,
想不到排隊的人數眾多,眼看怎麼排也排不到我,就離開了。
看到這般瘋狂的粉絲光景,不禁懷疑台灣的傳統戲劇一直都是有人氣,並且有未來前途的?!

這時我聽到一對母女,好像也放棄握手打算打道回府。
女兒看著人潮說:「唉喔,這種場面我習慣了啦,想當初我去排『飛輪海』的時候也是大排長龍!」

不錯的台詞,下次寫在我的劇本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