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三十歲之後,除了人生觀慢慢改變之外,我開始著迷於「買東西」這件事情。

從前我對物品本身只要求「便宜」或「有趣」,

現在我卻渴望擁有真正「品質優良」同時「耐用」的物品。

 

在自家客廳地板上,把買到的東西排列組合並且拍照留念,
欣賞這與世無爭且自成一格的小宇宙,遙想物品擁有者以及設計者的戀物觀
是我無聊生活中僅有的存在意義之一,即使沒有人理解或欣賞也無所謂。

 

 

1

 

11

 

圖:男子秋日登山範例 (有些東西無法派上用場還是會被塞進背包)

 

 
mont-bell 起毛外套

North Face 背包

 

有一陣子我開始嚮往登山和野外生活,覺得那樣的生活方式實在太瀟灑帥氣,

於是我頻繁地逛起戶外用品店,瘋狂地蒐集中小型登山背包,
竟然覺得擁有高級運動品牌是一種虛榮和成就感。

 

日本國產登山品牌 mont-bell 的起毛外套大概是我第一個投資的登山用品

總覺得哪天登山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三秒鐘套上它立即看起來專業。

但回想起來,去年冬天我穿便宜的UNIQLO起毛外套次數還比較多。


(而且便宜的U牌穿起來感覺比較耐寒到底是為什麼?)
 

 

 

2 (2)

 

圖:2012東京旅行所帶回來的紀念品(Tokyo Souvenir Project 2012)

 

9592090236_e28c2aa714_o  

  

 

圖:2013東京旅行所帶回來的紀念品(Tokyo Souvenir Project 2013)

 

9589293527_04637c4263_o  

 

圖:現在我的老明信片收藏比這些還要多!

 

各式手帕和筆記本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1978486_679013222141568_499486370_o  


圖:看似完美,其實不完美。應該說:還有進步空間。

 

Sense 雜誌(S 要大寫嗎?)算是這股台灣生活風格刊物風潮中編得最貼近讀者,也最有模有樣的一本。它有點像是日本的老牌生活風格誌 Brutus,雖然兩者距離還有點遠(感覺是找林美秀去跟妮可基嫚比美),Sense 的主題也不如 Brutus 大膽。不過這期的主題「野餐」就很令人驚艷,使我在出刊當日就迫不及待買下,並且用相當認真(拿著紅筆校稿般吹毛求疵地)讀完,果然使我收穫豐富。

 

我所謂的收穫並不是關於野餐,而是關於「如何編輯雜誌」。

 

我發現了這本雜誌(以及其他文青刊物)想要永續經營之前不得不面對的幾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我也喜歡從這些問題逼自己去思考所謂「理想的雜誌」究竟是什麼?台灣人到底需要怎麼樣的雜誌?難道只是一本「像日本雜誌」的雜誌嗎?

 

當然,為了避免又被人說「偏頗」、「主觀」、「自大」,我先強調:「客觀」從來就不是我的人生目標。我自己也編過雜誌(即使只是美語會話誌),也寫過封面標題,我知道身為雜誌編輯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瓶頸。我的資歷當然也比不上線上許多資深雜誌編輯,煩請各位前輩批評指教(天啊,寫自己的部落格還要這麼謙虛嗎?夠了!你們這些每天來罵我的陌生人。)

 

 

以下是我所思考的問題:

 

創刊宗旨

 

R0013369  

 

我認為幾乎每本雜誌最主要的存在意義都是要能「賺錢」,如果還有別的目的的話,應該算是要能「教化社會大眾」了。從創刊以來,sense 雜誌的主題幾乎都與引介「日本文化」有關:拉麵、雜貨、壽司、燒鳥、生活道具、沖繩、清酒......。這反映了台灣讀者這十幾年(或者這半世紀)以來對於日本文化的一切簡直求知若渴,但同時也透露了一個恐怖的危機:

 

如果把「日本」這個國家的元素徹底從內容中抽掉,

整本雜誌幾乎就無法成立,隨時會廢刊。

 

當然,許多台灣的「文青雜誌」都有這種視野窄小,世界地圖上只看得見日本的通病(另一本類似的雜誌 Shopping Design 也常是如此)。但這根本上也反映了台灣當代年輕人的不可思議現象:

 

我們對於鄰國日本的一切感到無比好奇,

對於挖掘思索整理台灣自身文化卻幾乎笨拙。

 

我們永遠都在談論日本文化,同時也永遠忘記好好咀嚼台灣。所以你知道為什麼我對於那些自許為台日文化橋樑,實際上一天到晚介紹日本流行文化的人都有點不屑(經紀人說我已經得罪很多人了不能再指名道姓)。

 

 

 

本期主題

 

1978486_679013222141568_499486370_o  

 

大人的野餐」這個命題很有發揮空間。可惜我只看得到「野餐」,沒有看到關於「大人」的定義與思索

 

究竟「大人」會喜歡什麼?他們的喜好和「非大人」到底差在哪裡?

 

我的揣測是大人通常代表「曾經荒唐過但已趨近穩重」的一個成熟族群,喜歡例如經過時間沈澱、強調質感和耐久性、雋永的經典款,對於一窩蜂的流行熱潮則比較無感。於是重點來了:

 

「大人」這個名詞比較屬於「心理狀態」而非「生理年齡」

 

那麼「野餐」和「大人的野餐」很明顯地不是一樣的東西,不過整本裡頭採訪的野餐對象卻幾乎清一色都是「半生不熟的年輕人」(應該都沒超過35歲),並沒有任何角色足以承擔「大人」這個稍微有點份量的命題(雖然我猜可能也沒多少「大人」在看 Sense 雜誌)。我只看到一堆女孩子的符號:粉紅色系野餐墊、彩色氣球、小碎花盤子......。

 

嚴格說起來,這樣的風格和心理狀態並不是所謂的「大人」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1457582_597227877005742_1743870969_n  


前言:這篇情書特別要獻給台灣的中山美穗,願她的清海無上師地位能夠屹立不搖。喔,我已經找到瓊拜雅的接班人了,請你無需費心。



村上春樹又推出了新的長篇小說,我毫不期待也沒有想讀的欲望。自從《黑夜之後》,我完全不想知道他下一步又要幹嘛。這次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標題聽起來彷彿是一個沒有校稿過的災難。甚至每年諾貝爾文學獎一公布,只要得獎人不是村上春樹,我就會如釋重負地鬆一口氣:「好險!請把這個獎頒給更有寫作理想和社會抱負的人吧。」

這麼說有點忘恩負義,我的青春有一部分都獻給了村上春樹的小說和散文,他可以說是我的寫作啟蒙老師之一。我認為他最好的狀態,就是二十九歲剛出道時所寫出來的《聽風的歌》。那是一本影響我很大的小說,那種充滿跳躍感的瀟灑寫法是我嚮往的境界,讓我知道原來「寫作」可以跳脫固定形式,沒有任何包袱,可惜這樣的自由自在即使已經六十多歲的他也無法超越。

但是在那之後的長篇小說,常常讓人覺得「靠,又來了!」,總是過於冗長,讀完後都有一種「根本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空虛感,更令我無可忍受的是書中那些意義不明的哀傷性愛,那種極度脫離現實,純男性妄想的三流色情敘述。加上這幾年他陸續寫了一些向世界文學名著致敬的作品,那種「好想要得獎」和「好想留名青史」的急迫欲望,真令人不忍翻閱。

無獨有偶地,陳綺貞也即將推出新專輯,雖然她已經不需要我這個歌迷。當全世界都還沒喜歡陳綺貞時,我已經買了她的唱片。她的《讓我想一想》陪伴我度過寂寞的男子高校時代,是我十七歲到三十二歲之間百聽不厭的原聲帶。當年的她聲音冷靜又理性,搭配著雋永若有似無的弦樂編曲,總在失眠的夜裡帶給我無限溫暖。我感覺這是最適合她的歌唱方式。

當時我還以為,陳綺貞將來會變成像瓊拜雅(Joan Baez)或瓊妮米契爾(Joni Mitchell)式的偉大民謠女歌手 ─── 我太高估她了。認真地回頭檢視她的歌詞,一直以來的清新脫俗原來只是虛無縹渺,內容也總是無關緊要的小情小愛,那種沈溺於幸福的小女人口吻突然令我不耐:「快告訴我,你還愛我,用我最後溫柔的請求。」如果沒告訴我作者是陳綺貞,我還以為是哪個無病呻吟的東區女子呢。

我們慢慢看她從真摯誠懇的女大學生,變成萬人膜拜、不食人間煙火的公主。從清爽的蔬果汁,變成灑了太多糖粉的甜甜圈。當我回過神來,她已經又變成公車車廂廣告上代言化妝品的完美無暇女明星,當我們在台北街頭眼神交會的那一刻,我終於領悟了:她根本不想當什麼瓊拜雅,她只想當(假的)中山美穗。我既替她感到欣慰也莫名失落。

也許所謂的變成大人,就是看穿村上春樹和陳綺貞所扮演的空洞符號,發現他們的自戀與自溺本質和清海無上師那種奇妙宗教領袖毫無差別。把這一切想通,偶像幻滅了之後,才能得到解脫和重生。

三十歲以前,讀村上春樹和聽陳綺貞,對你的青春會帶來撫慰。三十歲以後,還繼續信仰村上春樹和期待陳綺貞新專輯的人,恐怕永遠也等不到救贖。當他們的青春階段性任務完成,也是我們該從他們身上畢業的時候了。

再見了,綺貞和春樹!跟你們借來的小確幸全都還給你們。


(原載於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 11月8日)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0823  

 

每次回到鄉下老家,我總喜歡偷窺弟弟的房間。我們長大後很少交談,即使住在同一個城市卻也不常聯絡。我喜歡從房間擺設的細節中去猜測他最近的人生改變。也許是生長背景相同,導致喜好也差不多。他書架上的書常常和我重複,我想聽的唱片他都會搶先買。

 

書櫃最底下那層,有好多我們曾經一起聽過的國語唱片和卡帶。一大堆歌詞本和塑膠外殼散亂著,看得出主人刻意保持凌亂不想整理。專輯封面上這些當年走在時代尖端的玉女歌手們,如今看來簡直不合時宜地可笑,人生真的好幽默。

 

忘記在哪裡聽說過:「年輕時聽過的歌曲就是最美好的音樂,將來不會出現更好聽的東西了。」是的,我的青春都記錄在這些過期國語玉女流行歌曲裡。那些哀傷自溺愛死你愛死我的芭樂歌詞,還有甜滋滋的旋律們,都曾經撫慰著我那未成熟的少男心靈。

 

例如這卷已經發霉的范曉萱《自言自語》卡帶,陪伴過某個十四歲男孩段考下午的苦悶溫書假。國中畢業旅行的遊覽車上,辛曉琪《遺忘》跟著我們一路吵吵鬧鬧地從東北角到南投。高一上學前的每個秋天早晨,我總要聽過一遍許如芸《如果雲知道》才會出門。李玟《過完冬季》是除夕上午我們穿著毛衣一起騎腳踏車到鎮上的唱片行去買的。陳潔儀《心痛》讓我想起當年花時間背誦的中國大陸各省份鐵路名稱如今完全用不到。王菲唱著《當時的月亮》的那年秋天,我剛好滿十八歲,世界好像變得不一樣了。

 

等到年齡脫離十字頭以後,我們幾乎不再像從前那樣,把自己的心情寄託在這些傻呼呼的國語流行歌曲裡,於是這些過期的唱片也立刻成為失去意義的消耗品。沒有人有勇氣把它們裝進垃圾袋,明知道繼續留在這櫃子裡積灰塵幾十年也不會讓我們更加幸福。

 

既然如此,在這虛擬的紙上KTV包廂裡,請容我獻唱一首范曉萱《Rain》,送給現場所有九〇年代長大的六七年級生,向我們已經過期腐爛的青春致敬然後告別吧!

 

什麼?你問我為什麼要挑這一首?因為范曉萱彷彿是一個關於青春的最恰當譬喻:她的過去與現在之間的戲劇性改變,彷彿暗示著我們:「嘿,林北再也回不去了。但那又怎樣,現在不是更好嗎?」(音樂前奏響起)

 

看著音樂錄影帶裡,當年她那小鹿般的少女無辜眼神,搭配著這煽情至極的弦樂編曲,總是讓我感傷地想要哭。「我看著你那被淋濕的臉,還有一片樹葉貼在頭髮上面。」多麼沒有心機,毫無半點算計的歌詞。我要用一種認真且嚴肅的態度,不帶任何諷刺和玩笑意味地唱完這首歌,彷彿我們正活在天真爛漫的一九九五年,而我是一個穿著醜陋運動服,頂著俗氣平頭,還不懂何謂性愛與憤世嫉俗的國中生。

 

 

(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 2013/08/23)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0726-1  

朱小姐是個知足常樂的鄉下阿姨,她不過問世事,幾乎沒有投過票,對於大多數新聞事件都無感,唯獨對於最近的「軍隊虐待致死事件」相當感同身受,只因她也曾經有兩個當過兵的孩子,她很擅長編織與想像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痛苦。

 

朱小姐在她二十二歲那年生下第一胎,我的出生把她的少女時代提早終結為了養小孩與整理家務,她沒有時間追求個人志趣,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夢想。她喜歡做手工藝,喜歡看的書是和總裁糾纏不清的羅曼史小說。二十二歲到五十二歲之間,除了家庭相簿裡她的髮型不斷改變,身高不斷被她的小孩追上之外,時光就這麼平淡無奇地過去了。

 

我總是喜歡想像:假如她當時沒有結婚生子,念了大學又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現在她會不會變成一個截然不同的女強人?比如說,她有可能是龍應台,而我就算再平庸窩囊也可以躺著當個安德烈?

 

入伍那天早晨,她在人群中望著巴士裡的我,臉上掛著一抹至今我仍難以解讀的苦笑:甜中帶酸,笑容中有不安也有欣慰。她高職肄業,出社會不久就懷孕生子,從來沒有學過戲劇理論或方法演技的她,為何情緒可以複雜得這麼到位?如此自然流露、沒有半點虛假感情的演技,在我心中早勝過茱蒂佛斯特或梅莉史翠普,光是這一幕就夠資格拿下幾座人生奧斯卡。

 

在這之前,我對於自己的生命其實並不怎麼愛惜,但當下我才體悟到,我不是一個人活著。即使從此以後在軍中人格被踐踏,也許被炸彈給意外炸死,或者撐不下去選擇上吊自殺,自己痛苦也就算了,為了不讓眼前這個無辜的女人遺憾和難過,我會在軍中好好努力,連她的份一起活下去。說起來我的軍隊生活幾乎全部都是為了她撐完的。

 

跟性格扁平的爸爸們比起來,媽媽們似乎都是戲劇性格強烈的偉大女演員。朱小姐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演技已經夠資格入圍奧斯卡,此時此刻她戴著老花眼鏡讀報紙,也猜不到這篇文章其實關於她。她只是個知足常樂的鄉下阿姨,不喜歡過問世事。

 

 

(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 2013/07/26)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拍照幾乎是每個觀光客必做的事。但如何拍出有價值的照片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例如我很討厭看到別人網路上的旅遊相簿,一大堆沒有經過篩選過就胡亂上傳,雖然只是給自己看其實不知不覺也浪費了大家時間。
尤其我很排斥在名勝古蹟前比勝利手勢的那種「到此一遊照」(沒有諷刺女王的意思)。
也因此我的旅行總是沒有留下太多人物紀念照,說遺憾大概也有點遺憾,但我又不是模特兒,醜人就別作怪了。

不管到什麼國家,我喜歡去拍攝能夠代表那個國家特有美感的細節,尤其是餐桌花布和壁紙花紋。
尤其越是國民所得不高的國家,通常庶民色彩也愈加濃厚。
當地人的餐桌擺設也常透露出許多不為觀光客所知的細節。 
 


圖:這畫面太美了。手繪圖案的壁紙,配上紅桌與白花,讓人覺得隨便吃碗麵都好開心。
 


圖:我幾乎是為了這個桌巾的圖案而來這裡吃麵的。已經忘記麵的味道,但這繽紛的桌巾令人難忘。
 


圖:美麗的花紋圖案在亞洲很多國家應該都存在,雖然炒泡麵大概只有泰國才有(還有台南)。
 


圖:如果他們是刻意挑綠色的碗來搭配粉紅色水果桌巾的話,我給一百分!也太注重配色。
 


圖:格子桌巾就相對地素雅許多,卻依舊可愛,搭配濃郁的豬肉粉絲剛剛好。
 


圖:就連芒果糯米飯的擺盤都要這麼美,桌面上記得不可以有黃色搶了芒果的風采。
 


圖:在曼谷的鐵道跳蚤市場發現的復古花盤,應該是不會再生產了。有一種典雅又脫俗的美感,可惜因為價格太貴(其實也才400銖)沒有帶回台灣,遺憾指數50%!
 


圖:其實這種花紋的桌巾台灣也有,但好像在大都市越來越少見。
 


圖:這花紋好可愛。假如我是女孩,一定要穿著這種阿嬤花紋的裙子上街購物。
 


圖:泰國人自己畫的壁花,也太費工夫了,令我相當敬佩。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我不是專業的攝影師。快門、光圈、焦距、ISO感光度、景深等名詞都不甚瞭解,
我沒有單眼相機,甚至這趟泰國之旅的照片全都是用iPhone 4拍的,
如此三腳猫程度,根本輪不到我來教人攝影。

但是我發現攝影不只有技巧,相反地,技巧說不定是最容易精通的。
這麼多專家,這麼多攝影入門書和資料,只要努力一下人人都能變成半個達人。
但是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那對眼睛,或是找到被人忽略的事物的能力,還有拍照時如何把當時的心情傳達到照片裡,卻是很難學會的。

身為一個旅人,當地居民覺得尋常無奇的風景,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地不得了的奇觀。
因此只要鎖定一個稍微有趣的主題,到街頭去大量蒐集材料,累積起來就會是一個豐富的街頭田野考察。

例如我發現泰國人家門口的信箱都長得好可愛,於是我不斷去拍,
雖然每一張照片單獨存在時都很無聊,聚集在一起時就變成了一幅泰國風情畫。



圖:最初只是單純想要記錄而已:一個斜屋頂型的信箱,背後一個鐵網門。
 


圖:信箱大概有紅色和藍色兩種。配上背後綠色的門,以及門後方恣意滋長的樹葉,好一幅熱帶風情畫。
 


圖:隨便一拍,就出現好多種顏色,總覺得這是泰國人的天賦。以及旁邊的7/1門牌也令我好奇。
  


圖:紅色信箱下面出現藍色圓筒狀的報筒,非常可愛。
 


圖:信箱上的貼紙很有趣,紅配綠的組合也很協調,白色牆上「93號」的卡通表現手法,應該永遠不會出現在台灣。
 


圖:咖啡色信箱配藍色的門,再掛上黃色的花,相當具有美感。
 

 
圖:帶點低調的洋味卻又不全然崇洋媚外,灰、黑、白,配置地恰到好處。
 


圖:看得出泰國人的幽默感。35、37、39 雖然聚在一起,但每個都要努力凸顯自己的個性。
 


圖:直接用骰子來表示門牌號碼,台灣人也沒這麼幽默。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50元泰銖上面充滿了藍、黃、紅三種顏色的漸層,美到捨不得用!(註:那是我的左手沒錯)
 
對我而言,出國旅行有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學習變成我喜歡的台灣人。
或者該說:避免變成我討厭的台灣人。
待在這個島上久了,難免沾染到一些心胸狹窄、見不得別人好的島國根性(看上一篇留言的台灣人們的言論即可得知)。

在泰國住了一個月之後,我突然領悟到:原來台灣人好多東西都沒有自覺
泰國有許多地方遠比台灣先進,值得台灣人好好省思。
當然,我只是個短暫的旅人,泰國的缺點我當然也看到了,曼谷街頭肥大的老鼠和欺負觀光客的計程司機我也見識過。
但這並不影響我喜歡泰國,況且檢討泰國這個國家也不是本文的重點,畢竟那是泰國人的功課。(所以身為台灣人也沒有資格去數落或檢討日本。) 
 

  
如果泰國這個國家教了我什麼的話,那就是
① 人要有幽默感,而且
② 生活必須充滿色彩,還有
③ 不管多麼汗流浹背的天氣,時時刻刻都要聞起來香香的 這三件事。

先談談「幽默感」。嚴格說起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幽默感,
但如果台灣人的幽默感是50分,泰國人大概就是80分吧!?
(老實說,我不太能夠清楚地分析出台灣人的幽默感到底是什麼。) 
泰式幽默總令人覺得「人生真是一場鬧劇」,這點大概可以從泰國喜劇電影或廣告片段窺知一二。
也許緯度越低的國家,越喜歡搞笑吧。 相較之下,有時台灣真是一個嚴肅得可怕的國家。
 
再談到「聞起來香香的」這件事。
好幾年前就一直感到很困擾:台灣的藥妝店總是沒有賣「男性專用」的體香劑,每次總是得跑到中山北路的菲律賓人超市才買得到
現在雖然選擇相對增加了, 但數量上還是不夠多,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使用習慣。
我猜台灣男生使用體香劑的比例大概不到20%吧!(其中15%大概是gay)
  
泰國的便利商店永遠備有數十種體香劑任君挑選(價格也是台灣的50%)。
因為泰國人大概很注重「嗅覺」,無時無刻都喜歡把自己弄得香香的。
儘管每天豔陽高照,理當汗流浹背,在捷運車廂裡,或在曼谷街頭,我幾乎沒有聞過汗臭味的記憶,
反而常常覺得泰國人不論男女,怎麼個個聞起來都這麼香?(而且是恰到好處的那種芬芳香氣)
 
反觀台灣,便利商店幾乎不會販售任何體香劑,
難怪只要夏天一到,台北捷運上永遠這麼多臭人。
不管是歐吉桑或是中年大叔,或是剛打完球的國高中生,每次總令人想要瞪他一眼並且換位置。
  
我努力回想,才恍然發現我們的文化毫不在乎「嗅覺」(我們的文化只在乎虛假的,永遠無法衡量的「品德」?)
我們的健康教育也沒告訴我們青春期之後每個人都會開始有程度不一的體味。
就連電視上體香劑的廣告幾乎也是零。(除了很久以前有個「克異香」的廣告)
因為台灣人不在乎嗅覺,所以我們不需要體香劑,也因此賣不好,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不要什麼都用「市場太小」當藉口,我們的人口已經比澳洲北歐任何一國都還要多了。)
 
中盤商或藥妝公司,請救救臭台灣人吧!
把「體香劑」的文化也引進台灣吧!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圖:這輩子看過的富士山,大概比一個關西人平均一輩子看到的次數還要多。
 
從日本打工度假回來之後,兩年內我陸陸續續又去了日本好幾次。
有時候是為了跑馬拉松大賽,有時候為了逛古董市集和咖啡店,
有時候純粹是為了放長假,逃到一個台灣人管不著的地方。
 
每次去都有許多龐雜的感想,也領悟到很多事情。
有些事情非得住過一陣子才會理解, 
有些細節則只有觀光客才看得見。

不管如何,這些感想的質量和數量

───請容我自負地說───

輕鬆地勝過任何飛一輩子的空姐們或假考察真觀光的立委們。


 
一踏上日本的土地,心裡總會浮現一種奇特的自卑感
如果要形容的話,就好比一個念B段班的壞學生誤闖A段班,
看到人家的教室窗明几淨、同學俯首認真念書,牆上掛滿整潔秩序比賽的優勝獎牌。
而自己可能永遠都贏不過別人,
那種驚奇與震撼,還夾雜著些許羨慕、嫉妒和類似絕望的複雜感情



因為這是一個即使生為醜男醜女也要認真打扮,
不管是不是認真上班每天都會穿得很體面才能出門的國家

超講究的高級訂製西裝和皮革公事包、上萬日幣的羽絨外套、完美無瑕的妝。
每個人都會低調地用昂貴的好東西。
 
是的!這個國家的國民所得一定有三萬美元。
只要是明眼人都能觀察得出來。 


 
日本真的是一個住起來很安心的國家:
在這裡我才領悟到:原來這才是一個國家應該有的樣子!

天氣預報準確到嚇人的地步(例如下午三點雨就會停)、
電車幾乎班班準時、公車司機會等你坐穩才開車、
過馬路不會擔心被車撞、柏油路平坦無奇、
自己家的花草總是用心照料,房屋的磁磚乾淨到可以用舔的。

租房子時房東會先請清掃公司整理和消毒完再交給你、
每個房間都有陽台可以曬衣服、衣服晾完隔天一定乾。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6) 人氣()




圖:我的房間總是充滿一種讀不出國籍的亞洲混搭風格。
 

最近看了一部話題電影:《愛慕》(AMOUR)。
好久沒有進電影院挑戰這類需要沉住氣耐心觀賞的歐洲電影,
感覺要非常生活優渥又不愁吃穿的人才有這樣的閑情逸致。

電影演到最後一幕,可能因為太過震撼而無情,我意外地哭了。
這個導演總是像外科醫生一樣,喜歡講殘酷又冰冷的故事。

回想大學時代念過一個莫名其妙的必修科目:「文學作品讀法」,竟然使我受益一輩子。
從前以為教授愛牽拖,講什麼「槍等於陽具」「白色暗示死亡」「結尾呼應開頭」「殉道者都是耶穌化身」
原來這些約定俗成的公式幾乎都還被使用著。

美國電影常會開門見山地告訴你問題所在,並且猴急地講出答案。
歐洲電影習慣埋藏好謎題,讓觀眾在魔鬼的細節中找出「隱喻」和「伏筆」,好折磨或取悅觀眾。
所以《愛慕》竟然會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令人有點令人驚訝,我以為美國人不懂得欣賞這種美學。



這部片也讓我突然深深領悟到,
所謂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得獎標準應該就是:
 
誰在這個角色裡受的苦最多,誰就該拿獎!

所以歷年來都是一些演醜T的、被強暴的、露點的、增肥變醜的、投河自殺...總之受盡苦難的女演員們拿到。
以這個標準看來,《愛慕》的女主角應該是最有資格得獎的人。 
今年沒有任何人比她在自己的角色裡受更多苦了。

如此一來,我就更搞不懂桂綸鎂憑什麼拿到「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在我心中,她的演技和大S同一類型:最擅長生氣哭泣,毫無層次和動機可言。
她在《女朋友.男朋友》的表現,總讓我以為是在賣City Cafe



最近聽了中島美雪的這三年的新專輯《常夜灯》《寄自荒野》《真夜中的動物園
出道三十多年的她,真不愧是全日本創作力最豐沛的歐巴桑,
而且聲音狀態也越來越好,真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然,她的唱腔和聲音一直都很豐富多變,
一人常分飾多角,從美聲歌劇式到鬼吼鬼叫都有,相當戲劇化。
儘管有些歌聽完不免令人皺眉覺得:「天啊!這根本是老太婆起肖嘛!
但是聽久了竟然會上(ㄉㄧㄠˊ)癮(ㄉㄧㄡˇ)。
唱片公司也很任性地讓她創作,例如主打歌竟然可以長達七分鐘。

中島美雪最令人敬佩的是,
她不只擅長寫出美妙旋律,歌詞也是意涵豐富,深奧無比。

不良少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